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2的文章

「海神三部曲」的企劃案

終於可以開始擬定「海神三部曲」3D動畫電影企劃案,預計先寫個12頁精華版的策劃大綱,包含1封面、2電影介紹、3製片主旨、456劇情大綱(烏鬼、鱸鰻、帝爺各一頁)、7行程規畫、8預算編列、9回收方式、10主創團隊介紹、11監製、導演與工作室簡歷、12海報與標題。 希望能一字字地給它敲下去,一步步的確實去執行,GO~繼續前進,加油!!!

跳鍾馗

今天上網查了一下「跳鍾馗」的資料,它是台灣民間極具神秘色彩的一項儀式,主要用來驅鬼、除煞,禁忌繁多,不適合被當做一般演出觀賞。

更名為《烏鬼》

「海神三部曲」正式定名為《烏鬼》、《鱸鰻》、《帝爺》,所以原本《紅龍》則更名為《烏鬼》,為了更符合中心思想與主題精神,及從海、河、山至人、鬼、神,連接這三部電影的創作脈絡,希望能越來越進入創作的思緒。(這天也是工作室成立五周年,期許自己能繼續努力往前,GO~加油!!)

狼的孩子雨和雪

今天看了早場的電影《狼的孩子雨和雪》(似乎還沒睡飽就跑來看..),這部動畫還是很好看感人又富內涵,越來越佩服細田守導演的功力,讓我想起兩年前《夏日大作戰》,四個男人看到感動到都哭了...傻眼!ㄒ....明天續攤《BBS鄉民的正義》(本來是要去看這場,結果威秀人潮大爆滿!!)

訪談鋼彈之父---富野由悠季

訪談鋼彈之父---富野由悠季 讀者問: 富野監督您好。我是一個十五年動畫資歷的人。最近煩惱是無法感受到對時下動畫人物的魅力,應該說「感受不到角色的靈魂」?角色有種不知從何說起的輕浮廉價 造作之感。綜觀故事全體卻也是一些平衡性很高的作品,我想動畫業界整體好像也並沒有出現頹勢。既然動畫作為娛樂,還是想更加享受一下動畫角色的魅力。作為一個動畫迷,今後該收看哪種類型的動畫作品?請您給我一些建議。 富野由悠季回: 我的建議是,不要再看時下流行的動畫作品。轉而持續接觸「實物」(具體的事物;實際的事物),就能產生出自己的一套評鑑賞的標準了! 您的批評是非常正確的,以您的狀況來說,應該不只是一般的討論者,甚至能以評論者來稱之了吧?對於評論者而言,除了動畫以外,應該還要去追求其他自己更有 興趣的東西才是。不這樣的話,您自己就會變成這評論裡面所說的「無趣人物」了。您文中的「感覺不到角色的靈魂」這種說法雖然是有的,但那也是近二十年左右 動畫製作取得社會的認同後,新加入的製作者基本上已經脫離「創作者」,這樣的一個結果。 要說這是怎麼一回事,如果是製作一個外表亮麗的角色,就算是普通的人只要得到了技術也就能做到那樣的事情。但能否在這些地方注入靈魂呢,這就是創作者與否的差別。所謂的創作者,是本來就擁有這方面資質的人,透過自我鍛鍊讓創作力更加提高而達成,並非是從大學或專門學校那些地方訓練出來的泛泛之輩。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,有水準的土產之中,也有很多用了相當高度製造的傳統藝品吧? 但是那些東西卻不會被稱為「作品」,而是「工藝品」。如果只使用「技術」製作,那不管成品多麼美觀,也就只是那種程度的東西。相對的,梵谷的畫作就一般審 美觀雖然不能稱上「美觀」,卻也不會被歸類在工藝品,甚至會被標上數億元之高的評鑑價值。這又是為什麼呢?就是因為在那裡面有所謂藝術的「作品性」存在。 以此,藝術品就超越了工藝品的等級。 總而言之,現在的動畫業界的製作人們,明明只是一群有著製作工藝品技術的人,卻要偽稱是藝術家、創作家。雖然其他領域的現況也是這樣就是了。 不過,我個人倒是討厭這種「灌注靈魂」之類的說法,因為「靈魂」這種詞彙很容易招致誤解。「成為灌注靈魂的作品」這詞一出口的瞬間,就會出現以為「啊,所 以就是全神貫注不眠不休的創作一個禮拜,就能把靈魂寫進去了呢」的這種人。是